单例模式

单例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,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。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,该类负责创建自己的对象,同时确保只有单个对象被创建。这个类提供了一种访问其唯一的对象的方式,可以直接访问,不需要实例化该类的对象。
特点:

  • 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实例;
  • 单例类必须自己创建自己的唯一实例;
  • 单例类必须给所有其他对象提供这一实例。

使用场景:

  • Python 的 logger 就是一个单例模式,用以日志记录;
  • 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是一个单例模式;
  • 线程池,数据库连接池等资源池一般也用单例模式;
  • 网站计数器。

优点:

  • 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对象,节省内存空间;
  • 避免频繁地创建销毁对象,可以提高性能;
  • 避免对共享资源的多重占用;
  • 可以全局访问。

非线程安全

维护类中的共享变量的方式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class Singleton(object):
_instance = None

# 这里不能使用__init__,因为__init__是在instance已经生成以后才去调用的
# __new__负责创建新的实例并返回新的实例,__init__负责新创建实例的初始化工作无返回

def __new__(cls, *args, **kwargs):
if cls._instance is None:
cls._instance = object.__new__(cls, *args, **kwargs)
return cls._instance

class MyClass(Singleton):
pass

创建实例时把所有实例的__dict__指向同一个字典,这样它们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:

1
2
3
4
5
6
class Singleton(object):
_state = {}
def __new__(cls, *args, **kw):
ob = super(Singleton, cls).__new__(cls, *args, **kw)
ob.__dict__ = cls._state
return ob

Python的装饰器方式,每次执行类中方法时,都会先执行装饰器方法,获取类实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def singleton(cls, *args, **kw):
instances = {}
def getinstance():
if cls not in instances:
instances[cls] = cls(*args, **kw)
return instances[cls]
return getinstance

@singleton
class MyClass:
pass

使用metaclass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class Singleton(type):
_instances = {}
def __call__(cls, *args, **kwargs):
if cls not in cls._instances:
cls._instances[cls] = super(Singleton, cls).__call__(*args, **kwargs)
return cls._instances[cls]

#Python2
class MyClass(BaseClass):
__metaclass__ = Singleton

#Python3
class MyClass(metaclass=Singleton):
pass

使用模块引入的方式,可以将类单独定义在一个模块中,因为在python中,一个模块只能被导入一次,所以类似一个单例。

以上都是非线程安全的方法,一般我们在使用时已经足够。但是在多线程程序中,可能出现多个线程同时访问造成单例失败,我们可以引入锁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线程安全

方式一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import threading

class Singleton(object):

_instance = None

lock = threading.RLock()

def __new__(cls):
cls.lock.acquire()
if cls._instance is None:
cls._instance = super(Singleton, cls).__new__(cls)
cls.lock.release()
return cls._instance

方式二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import threading
try:
from synchronize import make_synchronized
except ImportError:
def make_synchronized(func):
import threading
func.__lock__ = threading.Lock()

def synced_func(*args, **kws):
with func.__lock__:
return func(*args, **kws)

return synced_func

class Singleton(object):
instance = None

@make_synchronized
def __new__(cls, *args, **kwargs):
if cls.instance is None:
cls.instance = object.__new__(cls, *args, **kwargs)
return cls.instance

def __init__(self):
pass

设计模式的分类

类型 设计模式
创建型 工厂方法模式、抽象工厂模式、单例模式、建造者模式、原型模式
结构型 适配器模式、装饰器模式、代理模式、外观模式、桥接模式、组合模式、享元模式
行为型 策略模式、模板方法模式、观察者模式、迭代子模式、责任链模式、命令模式、备忘录模式、状态模式、访问者模式、中介者模式、解释器模式

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:

总原则:开闭原则

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,对修改关闭。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,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,而是要扩展原有代码,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。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: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,易于维护和升级。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,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等,后面的具体设计中我们会提到这点。

单一职责原则

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,也就是说每个类应该实现单一的职责,如若不然,就应该把类拆分。

里氏替换原则

里氏代换原则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。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,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,子类一定可以出现。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,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,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,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,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。里氏代换原则是对“开-闭”原则的补充。实现“开-闭”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。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,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。

里氏替换原则中,子类对父类的方法尽量不要重写和重载。因为父类代表了定义好的结构,通过这个规范的接口与外界交互,子类不应该随便破坏它。

依赖倒转原则

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,具体内容:面向接口编程,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。写代码时用到具体类时,不与具体类交互,而与具体类的上层接口交互。

接口隔离原则

这个原则的意思是: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,如果不然,就要将接口拆分。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,比使用单个接口(多个接口方法集合到一个的接口)要好。

迪米特法则(最少知道原则)

就是说: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。也就是说无论被依赖的类多么复杂,都应该将逻辑封装在方法的内部,通过public方法提供给外部。这样当被依赖的类变化时,才能最小的影响该类。

最少知道原则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是: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。类之间只要有耦合关系,就叫朋友关系。耦合分为依赖、关联、聚合、组合等。我们称出现为成员变量、方法参数、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朋友。局部变量、临时变量则不是直接的朋友。我们要求陌生的类不要作为局部变量出现在类中。

合成复用原则

原则是尽量首先使用合成/聚合的方式,而不是使用继承。